2015年稅務工作半年報之一:意氣風發走進“云時代”
從李克強總理提出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到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時間之短,變化之大,“互聯網+”的能量令人震驚。
7月1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點燃了各行各業站在“互聯網+”的風口奮力起飛的熱情。
率先踏上信息化之路的中國稅務,正以“智慧稅務”建設為著力點、創新點,瞄準稅收的“難點”、“痛點”,用“互聯網+”讓稅收管理服務走進更加便捷智能的“云時代”。
“跑馬路”變“走網路”:讓辦稅服務廳更安靜
“每到月底申報期,辦稅服務廳里都人滿為患,7個監控視頻根本看不著地面,窗口人員累,納稅人更累,自從推出‘一站式’網上辦稅服務,征納雙方都解放了?!苯邮懿稍L時,北京市西城區國稅局***稅務所所長張菁感慨。
不見面的服務或是***好的服務。以往,納稅人一年多次奔走在公司與稅務部門之間,路上浪費時間、排隊消耗時間、報表占用時間,人在“囧途”、排隊“長龍”、重復報送等問題都是納稅人反映的“難點”、“痛點”。
稅收管理服務點多、線長、面廣,4000多萬戶納稅人實際情況錯綜復雜,偏遠地區納稅人辦稅跋山涉水、路途遙遠;發達地區辦稅服務廳人山人海、業務繁忙。北京市海淀區地稅局第四稅務所承擔了海淀區南部8.5萬戶納稅人的管理服務工作,深圳市福田區日均凈增納稅人4000多戶,一到納稅申報期,辦稅服務廳便會被納稅人擠得水泄不通。如何讓實體辦稅服務廳安靜下來?稅務部門不約而同地想到“良方”:互聯網。
要便民,先“修路”。蘇州市國稅局依托“寬帶中國”戰略,打造500M信息高速網路通達各辦稅終端,針對發票類業務占到8成左右的矛盾,完善開發網上辦稅廳,基于互聯網的356臺自助辦稅機被推向集鎮和市場,供納稅人24小時使用,9成業務可網上辦理。
“‘互聯網+稅務’并不是互聯網技術與稅收業務的簡單拼接。過去我們用技術‘實現’業務,那種初步的稅收信息化還有著手工翻版痕跡?,F在則要用技術‘改造’業務,讓復雜業務變得簡單?!?br/>
據蘇州市國稅局局長趙新平介紹,上半年全市網上申報、涉稅事項網上提交、線上報稅、認證分別占同期業務量的97%、72%、73%、88%,“智慧蘇州國稅”非接觸式為主、線上為主、遠程為主、集約為主的納稅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全國稅務系統努力把實體辦稅服務廳主業務大量移植到網上,用EMS速遞將納稅人網上購領或代開的發票寄***指定地點,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納稅人足不出戶就能辦理涉稅業務,征納雙方不用見面就能征收繳納稅款,不僅緩解了發達地區前臺壓力,更為偏遠地區納稅人提供了方便。
“去城里辦稅簡直就像走鋼絲,心里頭懸吊吊的!”以往每到納稅申報期,四川省馬邊縣小涼山區寰島波羅水力發電有限公司辦稅員李路安,天剛蒙蒙亮就得出發,踏上幾十公里的盤山小道,夏季還得冒著暴雨和泥石流的危險?!盎ヂ摼W+稅務”讓李路安居家辦稅的愿望變成現實,不用再為“蜀道難”犯愁。***稅務部門傾力為納稅人架起網上辦稅“天路”,入庫稅款超三成來自網上申報。
光讓納稅人坐在電腦前辦稅似乎還不解渴,意猶未盡的稅務機關將目光投向更智能、更廉價的移動客戶端,推出多種手機APP,納稅服務從鍵盤上延伸到指尖上,由足不出戶的“居家辦稅”升級為如影隨形、隨時隨地“移動辦稅”。
武漢市“稅企通”掌上辦稅平臺,已讓11.67萬戶納稅人享受“指尖上”的服務。蘇州市納稅人能拍照認證、“掃碼秒殺”網上零申報、網購發票簽收等業務。
報送紙質資料增加了納稅人辦稅負擔,稅務部門便依托網絡平臺和影像系統,加強部門協作,實現了納稅人“一次網上報送,多處共享使用”的良好愿景。
廣州市國稅局全功能電子稅務局每年減少納稅人上門1000萬戶次,減少辦稅服務廳流量80%,減少紙張2000多萬張。
對于目前必須現場辦理的業務,稅務部門推出線上預約、大廳流量查詢等服務,幫助納稅人選擇***省時、***省路的辦稅地點“錯峰辦稅”。
“現階段要想辦法讓網上辦稅服務廳熱鬧起來,讓實體辦稅服務廳安靜下來。作為階段性產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廣,辦稅服務廳***終有望淡化甚***消失?!焙笔惥志珠L張國鈞說。
“人海戰”成“云計算”:讓風險應對更精準
稅收管理員是傳統稅收征管必不可少的角色,背后卻難免暗藏著稅企矛盾和廉政風險。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納稅戶與日劇增,靠“人海戰術”管稅已窮途末路。
“不改革怎么辦?我們16人的分局管1.1萬戶一般納稅人,按老辦法連企業法人名字都叫不全,更別談管理?!崩ド绞星魢惙志志珠L吳建龍說,運用大數據分類分級應對風險迫在眉睫。
據江蘇省國稅局局長胡道新介紹,去年全省取消了稅管員,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形成了“前臺辦理、后臺支撐、風險指引、分類應對、過程控制”為特征的稅收風險管理新格局,以“人盯戶、票管稅”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管理方式,已經演變成以信息化支撐下風險應對為核心的現代管理方式。
江蘇國稅“數據情報管理平臺”,集中存儲了系統內外73個部門124億條數據,建成了303個行業模型、8類176個風險指標、7類68個風險項目,選編了萬余個稅收風險管理經典案例,通過數據一戶式歸集和全景式展示,實現了對涉稅風險的準確識別和精確制導。
“上半年已自動產生風險信息120多萬條,按風險高低排序產生應對清單推送給基層,全省風險應對征收入庫收入逾70億元?!苯K省國稅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處長***說。
蘇州市國稅局建立風險應對“工具箱”,應用數據倉庫等技術篩選情報和集成數據,開發分析行業模板,為風險應對人員備上“貼身助手”;用***先進的真假服務器探測、遠程數據庫調賬、數據反刪除和加密破解等技術武裝稅務稽查隊伍,增強反對抗能力和遠程執法能力;引入“白名單”識別技術,實現“一次身份驗證,享受終生優質服務”。上半年風險應對2000余戶,征收入庫稅收收入10億元。其中應用互聯網采集蘇州境內股權減持企業數據,新增申報所得稅3億元。
稅務部門還積極與浪潮集團等軟件開發商合作,廣泛搜集上市公司信息,建立稅收數據模型,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篩選出與稅收征管相關的數據,構建大數據應用生態系統。
武漢市國稅局針對部分農產品經營企業涉嫌虛開虛抵發票這一管理難點,研發出“貨物和勞務稅快速預警處理系統”,建立起專票后續管理的長效機制,核查有問題企業338戶,防止稅款流失2億元,追繳虛抵虛扣農產品進項稅1.88億元,堵住管理漏洞,降低了執法風險。
青島市地稅局研發在線社會媒體涉稅信息監控平臺,自動抓取散落于互聯網的異地法院拍賣、土地招拍掛、產權交易、上市公司股票減持等涉稅信息,有效轉化為稅收增長點。上半年采集信息上萬條,入庫稅款7億元。
“面對面”轉“鍵對鍵”:讓征納交互更便捷
今年4月,向來風調雨順的蘇南地區遭遇50年一遇的冰雹,許多工廠廠房、物流車輛遭到損壞。翌日早上,企業主們正在懊惱神傷之際,收到從蘇州市高新區國稅局發出的微信:“冰雹過境,財產損毀,如何稅務處理你造嗎?”心里突然多了份暖意。
目前,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手機已成為***大網絡終端。全國稅務部門積極借助移動互聯網的超級傳播力,樹立迭代思維,追逐用戶體驗,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征納交互方式,迅速把稅收工作帶入“微時代”。
涉稅微信公眾號、訂閱號如雨后春筍,稅務人員在虛擬空間聽稅戶訴求,答政策疑問,講網言網語,送涉稅信息,受到納稅人的熱捧。稅收宣傳主陣地《中國稅務報》加快媒介融合,初步建成融合報紙、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等多形態的現代化全媒體矩陣。
新的征納交互領域里,現實場景里“面對面”的交流方式,被虛擬空間中“鍵對鍵”的方式取代,傳統單向“灌輸式”培訓,被雙向“互動式”取代,納稅人可以用手指對稅務部門服務“菜單”進行“投票”,自主選擇是否關注稅務微信公眾號或訂閱號。
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稅務微博、微信起步較早,影響力更大。廣州國稅微博粉絲達137.6萬,被評為“全勤官博”、“***務實官博”,其政務微信關注數超過11萬,今年轄區近50萬戶(次)納稅人應用微信申報入庫稅款1.18億元。
祖國西部跨越八千年歷史的甘肅,省國稅局APP信息公開模塊細化為信息發布、媒體視點、稅收法規和政策解讀;納稅服務模塊細化為通知公告、辦稅指南、表證單書、發票查詢、納稅人查詢、納稅人學堂和辦稅地圖;公眾參與模塊和國稅官方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關聯,讓公眾了解***手涉稅資訊。
“每一條消息都是納稅人急切的期盼,必須有問必答、有求必應?!贝筮B開發區國稅局納稅服務專干莊文超,每天上班馬上打開電腦,處理閃爍著的QQ和微信留言。在莊文超看來,如今網絡平臺已經成為納稅人獲取權威信息的主渠道。
中國電信集團***分公司辦稅員旦增平措自從添加“稅企通”微信公眾號之后,每天拿著手機愛不釋手,隨時接收***新稅收政策和涉稅通知,遇到疑問還能隨手咨詢。
作為稅務大軍的統帥,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深知信息技術正在改變全球稅務管理理念和方式,時刻把“互聯網+”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今年“***”期間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接受媒體采訪時,由微信紅包聯想到有獎發票問題,提出以“互聯網+有獎發票”推動“以票管稅”,頒獎兌獎時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這一設想已變成現實:6月16日,西安市國稅局啟動了微信紅包式有獎網絡發票項目,市民掃掃發票二維碼,就知道發票是否中獎,發票獎金直接存入微信錢包,***今已兌獎發票約3000份,兌獎金額約2萬元,提高了市民索取發票的熱情,推動了社會誠信。
各地稅務部門還積極拓展數據增值利用的廣度、深度,運用數字化思維推進納稅信用體系建設,運用大數據優勢持續提升稅收分析含金量,為黨委政府建言獻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廣州市國稅局今年與光大銀行、微眾稅銀聯合推出微眾稅銀服務平臺,累計為475家誠信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貸款授信額度22億元,發放貸款約14億元。
“大智慧”搏“大未來”:讓事業前景更廣闊
稅務工作伴隨云時代、互聯網、大數據發生了裂變聚變,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移動辦公系統、視頻交流平臺、私有云等產品,讓稅務工作者***時間搶抓落點,隨時隨地參與討論,充分享受信息化便利,促進了管理成本持續下降,工作質效持續提升,團隊精神持續增強。
“展信息化之翼,圓現代化之夢”是篇大文章,全國稅務系統緊緊抓住中央高度重視稅收信息化工作、稅制改革呼喚加快信息化建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倒逼稅收信息化進程的歷史機遇,堅持優化頂層設計與全面應用反饋并舉、推動技術變革與規范流程表單并舉、一事做好做優與事事相輔相成并舉,應用“互聯網+”思維,推進稅收管理服務創新,發揮信息技術乘數效應,從信息化的“追趕者”、“同行者”,疾步超越為“領跑者”。
金稅三期工程建設總攻戰已打響,全國稅務系統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主體應用系統推廣,優化完善應用軟件,明顯提升系統功能,統一國稅、地稅征管版本,搭建納稅服務平臺,實現全國稅收數據大集中,運用先進稅收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推動稅收業務變革和技術創新,不斷規范稅收執法、納稅服務,不斷降低征納成本和執法風險,不斷提高納稅遵從度和滿意度,統籌稅收風險管理,防范稅收流失,切實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使之成為稅收現代化的強大驅動力。
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穩步推行,全國存量納稅人將分步納入新系統管理,今后將逐步取消納稅人上門或網上抄報稅,創造條件取消掃描認證,讓納稅人辦稅更便捷;按照營改增時間節點,今后營改增推行到哪里,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就覆蓋到哪里,為營改增保駕護航,營造誠信稅收環境;逐步將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覆蓋所有增值稅納稅人和所有增值稅發票,建立增值稅發票電子底賬庫,切實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并從根本上保證發票本身及內容的真實性,從源頭上防范利用發票逃騙稅行為。
據了解,從8月1日起,北京、上海、浙江、深圳四地將開展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電子發票試運行,原有電子發票系統將與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整合,促進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快速發展。
“互聯網+”正成為實現稅收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量。稅務系統扎實推進稅收信息化管理,加強技術統籌,整合信息系統,整合離線和在線、虛擬和實體稅務資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新成果,持續加快“電子稅務局”建設的步伐。
在內部管理上,稅務總局著力優化完善績效管理信息系統,使其更適用、更好用、更管用;傾心打造內控機制信息化升級版,切實控風險防***。
為了推進標準化建設,稅務總局還將制定“數據規范”,從數據口徑、數據采集、數據質量、數據共享、數據應用等方面規范數據、管理數據,為稅收事業跨越發展插上“金色翅膀”。
“沒有稅收信息化就沒有稅收現代化,稅收工作不擁抱互聯網是沒有未來的!”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說。
當前,一場場以“互聯網+稅務”為主題的大膽創新和生動實踐,正在全國稅務工作中風起云涌、如火如荼。